5月28日下午,连南瑶族自治县县长唐金文,在副县长沈碧霞、卫健局局长丁卫月以及瑶医办的办公室主任王少敏的陪同下,一行几人来到连南瑶医馆调研、指导工作。
县长唐金文(左三)到连南瑶医馆调研、指导工作。
唐金文县长认真听取老瑶医唐春洋、邓强、房霞琳等人的详细汇报后,从而深入了解该县瑶医药(瑶三宝:瑶医、瑶药、瑶浴。)的发展状况,在调研现场作出重要指示:
一、抓重点,树典型,加快瑶医药临床运用和特色瑶医试点工作。
二、尽快落实瑶医药体验和展示的平台,扩大瑶医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
三、要把握机遇,整合各方资源,推动瑶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连南隶属于清远市,是世界“排瑶”最大的聚居地,距离珠三角只有二百多公里,素有“百里瑶山”之称。
摄影:董才章
摄影:房翔龙
摄影:李鸿雁
历史上的瑶族,坚持"进山唯恐不高,入林唯恐不密"自保原则,长期居住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(世世代代深居海拔1000多米左右的高寒山区)的环境中,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,形成了闭封自守、自给自足的族群社会。
摄影:李鸿雁
摄影:赖文锋
摄影:罗明辉
因其没有自己的文字,瑶医药的传承方式全靠口耳相传、指药传授、指症传经,在本民族内部自成体系。
摄影:陈丽华
随行的卫健局局长丁卫月说:连南的瑶族医术,除了采用针灸、针挑、骨灸、蛋灸、麻灸、艾灸、打火罐、按摩、刮痧等方法外,还应用瑶医特有的磨药疗法、杉刺疗法、火功疗法、火油灯疗法、火堆疗法等治疗一些疑难杂病,常收到满意的疗效。
瑶医办办公室主任王少敏告诉我们:瑶浴,它是中华民族医药瑰宝,被称之为“中国式SPA”,是一种来自瑶族深山中流传已久的泡澡方式,主要是通过水的热效应,将人体皮肤的毛孔舒张,药物迅速渗透,使瑶药中能发散表邪,解除表证的药物,让血管开始扩张,药物自毛孔入主肺、膀胱经,偏行肌表,让人体各器官进入微循环调节状态,同时有大量汗液和毒素一起排出体外。
促使新陈代谢加快,改善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,彻底排除微循环障碍,解百病之根本,从而对一些风热湿毒引起的风湿骨痛、关节炎等疾病达到逼湿排毒、润肤止痒,对改善失眠、健胃通便、消除疲劳、肩周炎具有独具特色治疗作用。
在现场,瑶医办沈水桂反映:瑶医临床用药达一千余种,在长期的实践中,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其所治疾病的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"五虎""九牛""十八钻""七十二风"104种瑶医常用药,并把药物分为"风药"和"打药"两大类,从而更好地传承给后人。
连南的瑶医学,经过一代又一代瑶医用毕生心血和智慧在贫困山区从事医学实践,赢得了社会各界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;瑶医们悬壶济世救苍生,实在难能可贵。现如今,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,连南的“瑶医、瑶药、瑶浴”已被列入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”,政府把项目纳入少数民族文旅产业开发,将享受《“十三五”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》的相应补贴,为弘扬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GO委员、世界民俗摄影家协会主席、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终身荣誉顾问沈澈的题词。
编辑|李鸿雁(新华社签约摄影师,第7、第8届国际民俗摄影“人类贡献奖”获得者。)
新闻图片| 房水石
通讯员| 唐先林
新闻热线:13690444491
摄影:朱志敏
鸣谢:
中国(连南)瑶族博物馆
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连南采访基地
连南华信钙业
连南中和国际大酒店
连南唐氏宗亲会
连南香坪镇排肚亚村民小组(豆腐家族)
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